一、什么是智慧课堂教学设计?
智慧课堂教学设计是面向智慧课堂的教学设计,智慧课堂是以培养具有高智能和创造力的人才为目标,依赖于大数据、学习分析等技术,实施学情诊断分析和资源智能推送,开展“云+端”学习活动与支持服务,进行学习过程记录与多元智能评价的新型课堂。
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环境、教学资源、教学活动和教学评价进行具体计划的系统化过程。
因此,我们可以认为,智慧课堂教学设计是面向智慧课堂的教与学活动所展开的教学设计,它以智慧课堂教学理念为指导,根据教学目标与教学需求,对智慧课堂教学资源、教学活动与教学评价进行系统设计的过程。它的一般流程包括学情智能诊断、资源智能推送、学习活动设计、多元智能评价。
那么,如何开展智慧课堂教学设计呢?下面,我们分别从学情智能诊断、资源智能推送、学习活动设计、多元智能评价四个方面,学习如何进行智慧课堂教学设计。
二、四步智慧课堂教学设计
1.学情智能诊断
学情诊断是指对学生的起点能力、学习风格、学习动机、信息素养、学习问题等的分析。
其中,起点能力包括认知结构、认知能力、学习态度三个方面;学习风格包括环境偏好、信息处理方式、认知个性表现三个维度;学习动机包括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其中,学生对某一知识内容的兴趣、好奇属于内部动机,学生希望获取教师、家长的奖赏或者避免惩罚属于外部动机。信息素养则包括信息技术应用技能、对信息内容批判与理解能力、融入信息社会的态度与能力。
学情诊断是智慧课堂教学设计的起点,也是其它设计环节的依据。
基于智慧课堂教学环境的支持,智慧课堂学情诊断突显其智能化特征。学情智能诊断,就是利用云计算、大数据、学习分析等技术,了解学生的起点能力、学习风格、学习动机、信息素养、学习进程和学习问题等,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制定切实可行的,个性化的干预措施或学习方案。
例如:教师利用网络学习平台在课前发布预习任务;学生完成课前检测并将结果提交到平台上;学习平台的智能统计功能为教师分析学生预习情况,提供课堂教学决策依据。
具体案例:
教师在平台上发布课前测试题目,了解学生对“简单机械”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平台总结每位学生的答题情况,智能统计每道题目的错误率,并显示题目的错误率排行,这些数据与可视化的图表为教师的针对性讲解和个性化指导提供了重要依据。
2.资源智能推送
研究发现,在传统大班教学中开展个性化学习、分层学习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而且实施效果不佳。而对不同学习者推送适合其学习的不同学习资源,可以有效地解决资源多、难以查找、学生学习需求不同等的问题。
资源智能推送就是学生登录空间学习,平台记录并分析学生行为数据,据此搜集与学生学习需求相匹配的资源,然后将资源推送到学生个人空间,学生获取系统智能推荐的资源进行学习,如此迭代循环。从而实现资源的“精准推送,个性推送,动态推送”。
例如:教师利用云平台发布基础性练习,学生在智能学习端完成练习;平台自动统计、分析学生练习情况,为教师的点评、辅导提供依据;经过基础性练习后,平台根据学生的练习情况自动推送不同难度的练习给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促进学生个性化提升。
如果没有强大的技术支撑,怎样实现资源的个性化推送呢?
资源对于学生学习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教师可以通过分析学习者特征,结合自身的信息素养和技术水平,获取或开发相关教学资源,针对不同的学习推送不同的学习资源,从而实现资源的智能推送。
当然,在推送之前,我们首先应该获取资源。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http://www.eduyun.cn/)”获取课件、题库、试卷、仿真实验、微课、优课、慕课等资源。此外,一师一优课网站、中国微课大赛网、人民教育出版社网站、中学学科网等等都为我们提供了涵盖各个学科与学段的丰富资源。除此之外,随着移动智能终端的普及,涌现了大量的可供选择的教育 APP。这些 APP,支持特定的学习活动、学科教学及学习目标。同时,我们也可以根据教学需要,自主开发针对性资源。如制作微课、交互式课件、教学软件等。
3.学习活动设计
学习活动是学习者及学习群体基于具体的学习目标和学习群体中的游戏规则,利用高效实用的学习工具而实施的相关学习程序的集合。
智慧课堂学习活动设计主要包括:活动目标的设计、活动任务的设计、活动规则的设计、活动流程的设计四个部分。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² 每个学习活动都应该有明确的目标,落地有效,能够解决实际教学问题。
² 提供明确的活动规则,便于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管理
² 体现学科教学特点与规律,确保教学结构设计完整,教学活动设计详实,师生互动过程流畅。
此外,智慧课堂学习活动的设计要充分、合理利用智慧课堂中的教学云平台、智能学习终端、学科教学工具以及数字化教学资源等,支持学生学习活动的各个环节,帮助学生完成任务,实现活动目标。
例如:利用丰富的富媒体资源创设活动情境、利用网络空间深化互动交流、利用认知工具支持作品创作、利用实时监控记录活动过程,等等。
4.多元智能评价
为了诊断教学情况、激发学习动机、调节教学行为,教师应积极利用合适的信息技术开展多元、智能的评价。
(1)理解多元智能评价
多元评价,包括评价主体多元,评价内容多元,评价方式多元。其中,评价主体多元,是指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评价内容多元,是指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和技能、学习方法和学习过程、实践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内容的多维评价。评价方式多元,是指注重形成性评价、非测试评价、表现性评价等多种评价方法应用,重视质性评价。
智能评价,是指利用大数据、学习分析、可视化技术等开展评价,记录学习与成长过程,自动反馈评价结果。
(2)实施智慧课堂中的多元智能评价
在智慧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强化学习评价的动态性和伴随性,即开展贯穿课堂教学全过程的动态学习诊断与评价,包括:课前预习测评与反馈;课堂实时检测评价与即时反馈;课后作业评价及跟踪反馈,从而实现即时、动态的诊断分析及评价信息反馈。
课前,学生预习新内容并完成相关测试或任务,课程平台根据完成的情况动态实时地分析、显示学生的学情。利用学习平台的学习仪表盘诊断教学与学习,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可视化与动态分析,能够帮助学生自我调整学习状态。
课中,学生完成教师下发的测试题目,课程平台实时显示每个题目的正误率。教师选择错误率较高的题目进行讲解。课程平台的实时检测与教师的即时反馈相结合,能够凸显评价的意义。
课后,利用课程平台发布、跟踪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并给予相应的指导,可以帮助教师及时调整教学。
上一条:基于“雨课堂”的高校智慧教学五步法探究 下一条: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高校智慧化教学的典范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