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师生在教学中的关系及学校培养目标与国际一流大学差别甚大。我国传统的课堂教学通常是教师的“一言堂”、“满堂灌”或者“满屏灌”,由于课堂纪律的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很受拘束,课堂气氛缺乏活力,学生不能自由大胆地、随时表达自己的不同想法与见解。这样的课堂无疑将学生的求异思维、批判思维和创新思维扼杀在摇篮中。学生的主体作用难以发挥,学校实际培养出大量的在教师和家长看来是传统意义上的“好孩子”和“乖孩子”。在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关系方面,教师是绝对的权威,神圣不可侵犯,学生畏惧教师,害怕在教师面前犯错误,很难实现平等和友好。至于培养目标,我国的教育是将学生都当成科学家来培养,层层选拔式教育,重理论轻实践。众所周知,由于现实和自身条件的限制,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成为科学家,且成为科学家的学生少之又少。按照现行的“科学家培养体系”衡量,绝大多数学生无疑都成了“陪读者”、“失败者”或称“牺牲品”。由于大多数学生在学校没有受到良好的通识教育,学生毕业进入社会后表现出社会生存技能缺乏和素质能力偏低,无法适应社会的发展,难以在社会上立足。通过分析部分国际一流大学课堂教学模式的特点、师生在教学中的关系及培养目标,得出对我国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一些启示。
具体内容请参考期刊论文:
李贵安,赵志鹏,郑海荣,宋永成.国际一流大学课堂教学模式对我国高师院校课堂教学模式创新的启示与实践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11(01):91-94.
上一条: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创新与实践——以《机械设计》课程为例 下一条:SPOC:基于MOOC的教学流程创新
【关闭】